布病
这些知识请了解一下!
什么是布病?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又称马耳他热、地中海热。
人间布病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也是《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规定的生物因素所致的职业病。
布病临床表现有哪些?
布病潜伏期一般为1—3周,平均为2周。人患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多汗、倦怠、乏力、关节痛等,部分男性病例会伴有睾丸炎,部分女性病例会出现卵巢炎。
布病的主要传染源有哪些?
患病的羊、牛、猪等动物及其产品是人间布病的主要传染源,其他患病动物如犬、绵羊及沙林鼠也可能是人间布病的传染源。
布病是如何传播的?
1.经直接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或在饲养、挤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等过程中未做好个人防护,可经皮肤伤口或眼结膜感染。
2.经消化道传播:
主要是通过食用被布鲁氏菌污染的食品、水或饮用生奶以及未熟的肉、内脏等感染。
3.经呼吸道传播:
常见于吸入被布鲁氏菌污染的飞沫、尘埃。皮毛加工企业职工、圈舍打扫以及布氏菌实验室操作人员易通过呼吸道传播感染。
哪些人易感染布病?
人群对布病普遍易感。
凡是接触患病家畜及其制品的人员,或是生活在疫区与病畜污染的环境有接触的人员,均有可能感染布病。其中,饲养、管理、屠宰家畜的人员,畜产品收购、运输及加工人员,畜牧兽医人员以及疫苗生产人员、实验室科研人员等,是易感的高危人群。
布病能治好吗?
布病可防可治。
多数布病患者如及时规范治疗,一般预后良好。如治疗不及时或不规范,易转为慢性,反复发作,迁延数十年,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和劳动能力。
出现发热、多汗、倦怠、乏力等疑似症状时,医院检查,并主动告知是否有牲畜及其制品接触史、是否食用未煮熟的牛羊肉或生奶及其制品、是否到过布病流行区等情况。
如何有效预防布病?
(一)养殖户如何预防?
1.养殖区与生活区要分开;
2.购买牲畜要检疫,饲养牲畜要免疫,严格控制病畜流动,避免患病和未患病的牲畜混养;
3.牲畜圈舍要定期消*处理,清理圈舍要湿式作业,防止气溶胶传播;
4.照料牲畜、清洁圈舍等劳动时,特别是出现牲畜流产时,切勿徒手直接接触流产物和死胎,切记要穿好工作服、佩戴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劳动后要彻底清洗;
5.病畜流产物、胎盘等应消*或焚烧后,挖坑深埋,病畜要及时扑杀处理。
(二)家庭如何预防?
对普通民众而言,应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做到不吃不清洁的食物,不喝生水,饭前洗手。
1.牛羊肉要煮熟后食用,特别是吃烤肉、涮肉时,一定要烤熟煮透;
2.布鲁氏菌在乳及乳制品、皮毛中能长时间存活,但不耐热,高温即可杀灭。因此,生鲜奶要“煮沸”后方可饮用;
3.家庭用的菜刀、案板等,要做到生食、熟食分类使用,同时避免污染其它餐具。
4.对未经检疫或来路不明的牛羊肉、病死畜的肉,必须坚决做到不买、不吃、不接触。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往期精彩回顾想要健康生活?“三减三健”来帮您!(二)
想要健康生活?“三减三健”来帮您!(一)
中心志愿者赴省残疾人康复研究中心开展疫情防控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