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年5月10日,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沈弢课题组团队在FrontiersinPharmacology上发表题为“TheCharacteristics,Prevalence,andRiskFactorsofDrug-InducedLiverInjuryAmongBrucellosisInpatientsinXinjiang,China”的论文,首次对我国布鲁氏菌病住院治疗患者中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情况以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管理的乙类人畜共患传染病,在我国新疆、宁夏、甘肃和内蒙古在内的几大牧区发病率较高,人主要通过接触病畜及其产品或污染物被感染,感染后出现的发热、乏力和全身性关节疼痛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存质量。目前尚未有国际认可的人布病疫苗,我国和国际上对于布病的临床治疗方案均推荐使用以利福平为主的多药联合治疗方案,利福平在结核患者中引起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风险已被大量报道,但接受利福平治疗的布病患者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情况还未有研究,此外,在布病治疗中常用的存在肝损伤风险的广谱抗菌药、非甾体解热镇痛药以及中草药也在广泛使用,分析布病治疗中出现DILI的概率、临床特征和诱发的药物类型对于优化布病治疗方案以减少药物治疗对患者不必要的损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该研究回顾性调查了年1月~年12月共5年时间内医院住院治疗的布病患者名,根据欧洲肝脏研究协会(EASL)年颁布的药物性肝损伤指南和RUCAM评分筛选出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71名,对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以及治疗过程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年1月~年12月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布鲁氏菌病患者中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总体比例为9.08%。就发病人数而言,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0-59岁之间,其中肝细胞损伤型是最常见的损伤类型(61.97%,50.34-72.37),其次是混合型(23.94%,15.52-35.04)和胆汁淤积型(14.08%,7.83-24.02)。在住院治疗期间,布鲁氏菌病患者的肝功能相关指标受到密切监测,当患者出现明显肝损伤症状时,医生会考虑减量或停止用药。除两例患者出现严重DILI外,该队列大部分患者表现为轻度或中度肝损伤症状,停药2~3周后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有4名在首次住院半年至一年后因病情反复而再次住院治疗的患者在二次接受相同方案(含利福平和多西环素)治疗后,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潜伏期从首次治疗后8~12天显著缩短到二次治疗后的4~5天。该研究指出利福平(71,%)是布鲁氏菌病患者中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主要药物,这与中国大陆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主要药物类型(抗结核药物)一致,并且相比抗结核治疗剂量(10mg/kg体重,每周2-3次,每次最多mg),用于布鲁氏菌病治疗的利福平许可剂量更高(每日mg强力霉素加-mg利福平,至少6周)。此外布鲁氏菌病患者接受两种及两种以上类型药物的联合治疗(以利福平和抗感染药物联合使用最常见,22.54%),多种药物的联合使用增加了DILI的发病率,抗生素和中草药的滥用也使这一情况更为严峻。该研究还通过对接受治疗后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的71名患者和名肝功能正常的布病患者对照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肥胖、频繁饮酒和血清白蛋白降低是布鲁氏菌病患者发生DILI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布病患者发生DILI的风险。文献来源:
TuohutaerbiekeM,LiX,YinY,etal.TheCharacteristics,Prevalence,andRiskFactorsofDrug-InducedLiverInjuryAmongBrucellosisInpatientsinXinjiang,China.FrontPharmacol.;12:.PublishedMay10.
文字:沈弢课题组
排版:袁荻森
校对:李桂馨
片警实验室
乙肝病*病原学及相关研究
pianjingla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