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沙,男,原名吴文健。诗人、作家、批评家、翻译家、编选家。年生于四川成都。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于西安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任教。出版著、译、编一百余部作品。获美国亨利?鲁斯基金会中文诗歌奖金、韩国“亚洲诗人奖”以及中国国内数十项诗歌奖项。应邀出席瑞典第16届奈舍国际诗歌节、荷兰第38届鹿特丹国际诗歌节、英国第20届奥尔德堡国际诗歌节、马其顿第50届斯特鲁加国际诗歌节、中国第二、三、四、五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第二届澳门文学节、美国佛蒙特创作中心驻站作家、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为其举办的朗诵会、奥地利两校一刊为其举办的朗诵会与研讨会等国际交流活动。
目录
一、诗歌的不肖子孙、仲伟志访谈伊沙
二、吴投文访谈、伊沙谈话录
三、访韩发言稿:中国诗坛流派及未来趋势
四,只谈问题、伊沙在重庆两江诗会告别场的讲话
五、现代诗歌十论:韩敬源整理,伊沙讲课稿
六、伊沙经典短诗十首
附录一、诗歌的不肖子孙、仲伟志访谈伊沙
现在诗歌圈说起伊沙,一些人乐于使用一个他自己发明的说法:“身藏大恶”。但天津诗人徐江说,“对此我得揭发,那是伊诗人给自己脸上贴金。”
伊沙,原名吴文健。年生于四川成都,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到西安外国语大学任教,一直到今天。
徐江是伊沙在北京师范大学的同学,住在同一个宿舍。同宿舍还有一个侯马,而对门那个宿舍住着桑克。在那么小的一个空间里,出了四个诗人。
年代,诗人伊沙带着“反骨”横空出世,出场便是颠覆。他的成名作是《车过*河》、《饿死诗人》、《结结巴巴》,号称“伊沙老三篇”。这些作品奠定了他作为一个异类、一个先锋形象的基础。日常化的口语,戏谑、调侃的笔法,扒掉了传统诗歌的神圣外衣。他努力并最终成为了中国传统诗歌的不肖子孙。
在他之前,谁敢在诗歌中使用粗话、脏话、下流话?说口语的都很少。直到今天,很多读者仍然崇拜书面语言的精致与繁复,认为那才是诗。
海子死后,诗坛上一度充斥了故乡、姐姐、麦子等矫揉造作的意象和肤浅的抒情。伊沙写出《饿死诗人》,呼吁饿死那些不说人话的诗人,给那些“城市中最伟大的懒汉”、“诗歌中光荣的农夫”当头一棒。“饿死诗人”几乎已成为当代成语,尽管伊沙自己认为这首诗仍有朦胧诗、意象诗的残存痕迹,是他“最不忍回读的诗之一”,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首伊沙24岁时写出的短诗,是他流传最广的作品之一,影响了众多的诗歌写作者,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中国当代诗歌“农业浪漫主义”幼稚病的蔓延。
他一直是一个斗士。他在《车过*河》中用一泡尿亵渎被神化的*河,他对姿态高大上的“知识分子写作”嬉笑怒骂,至今让很多人感到不适。他在上个世纪末就撰文呼吁解散中国作家协会,然后跑到中国作协的10楼会议厅怒斥茅盾文学奖是“大便奖”,轰动一时。从这个角度说,他确实做“恶”多端。
他应该也是中国争议最大的诗人。这边厢尊他为大师,说他是诗歌英雄,那边厢骂他是流氓,说他是“黑帮老大”。无论在当年的BBS论坛中,还是后来的微博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