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田对死亡的诠释
但死亡却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我们怕死,就会受到无穷无尽的折磨,永远得不到缓解。
年老的会死,年轻的也会死。任何人死时同他出生时没有两样。再衰老的人,只要看见前面有玛土撒拉,都会觉得自己还能活二十年。再说,你这可怜的傻瓜,谁给你规定死期了?可别相信医生的胡言乱语!好好看一看事实吧。按照人类寿命的一般趋势,你活到现在,够受恩宠的了。你已超过常人的寿命。
事实上,数一数你认识的人中,有多少不到你的年龄就死了,肯定比到这个岁数时还活着的要多。就连那些一生声名显赫的人,你不妨也数一数,我敢保证,三十五岁前要比三十五岁后去世的多。基督耶稣一生贵为楷模,但他三十三岁就终结了生命。亚历山大是凡人中最伟大者,也是在这个年龄时死去的。
死神在哪里等待我们,是很难确定的,我们要随时随地恭候它的光临。对死亡的熟思也就是对自由的熟思。谁学会了死亡,谁就不再有被奴役的心灵,就能无视一切束缚和强制。谁真正懂得了失去生命不是件坏事,谁就能泰然对待生活中的任何事。
我反复对自己说:“未来的一天可能发生的事,今天也可能发生。”
不管快乐还是焦虑,在海上还是在家里,打仗还是休息,死亡近在咫尺。
死亡能解除一切痛苦,为死亡犯愁何其愚蠢!
你活着时就在死亡中了。
你若已充分享受了人生,也就心满意足,那就高高兴兴地离开吧。
假如你没有好好利用人生,让生命白白溜走,那么失去生命又有什么要紧?你还要它干什么?
生命本无好坏,是好是坏全在你自己。
生命的用途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如何使用。
有的人活得很长,却几乎没活过。在你活着时,要好好地生活。你活了很久,这在于你的意愿,而不在于你活的年头。你曾认为,你不懈地前往的地方,永远也走不到吗?可是,哪条路没有出口呢?
第一个哲学家泰勒斯明白了一个道理:生与死没什么区别。因此,当泰勒斯被问及他为什么不死时,他聪明地回答说:“因为都是一样的。”
那些老是担心丧失财产、被放逐或被征服的人,总是生活在忧虑之中,食不甘味,夜不成寐;但那些穷汉、流亡者、农奴却往往活得跟其他人一样开心。
古希腊有一条格言说,人通常被对事物的看法,而不是被事物本身所困扰。
对自己满意的人才会高兴,而不取决于别人是不是对你满意。
苦读对于懒汉、戒酒对于酒*都是一种折磨,同样,俭朴对于纵欲者是苦刑,锻炼对于体弱多病和游手好闲者是体罚。其他事物也一样。事物本身并不痛苦也不艰难,是人类的脆弱和无能所导致的。要判断事物是否伟大和高尚,就得有伟大和高尚的心灵,否则,就会把我们自己的缺点说成是事物的。一支笔直的桨在水中似乎是弯曲的。重要的是不但要看到事物,而且要有看待事物的方法。
读书,我只寻求那些能够令人愉快且又朴实无华的篇章;学习,我只学习这样的知识:能够告诉我,我当如何认识我自身,我当如何对待生和死。
当我在读书中遇到某些费解的地方时,我从不一味苦思冥想,倘若我尝试一两次后仍不得要领,我就把它甩开。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继续死啃它们,无异于浪费我的精力和时间。
过分地执著于某事物,只会使大脑疲惫不堪、陷入混乱,我的眼睛也会变得模糊不清。我必须把注意力暂时移开,而后再回过头来不断地看看。
我很少拜读现代作品,对我说来,古典作品更富有魅力和活力。
我始终认为,维吉尔、卢克莱修、卡图卢斯、贺拉斯的诗歌是第一流的。
(转自:读书与艺术)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