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元旦
新年快乐
年
new
year
万物更新
Happy
NewYear
20
21
年
终于到最后一天了
前不久,我们发起了一个
留言征集活动
邀请职工留下
最难忘的瞬间
对年的展望
和告别
顾雨阳
“不要关灯”。
第一次想要帮储能电源事业部项目组办公室关灯的时候,师兄好心的提醒我。为什么?我觉得奇怪,从小就被教育要随手关灯的我,八点看到隔壁空无人的办公室亮着灯,想做件好事,节能减排。可我的师兄每次都笑笑说:“没必要”。
我心里嘀咕:“难道让灯通宵开着吗?”
某天,因在外协单位做热真空搬了一整天的设备。回到办公室时我觉得浑身肌肉酸痛,开始还能盯着屏幕敲两个字,不一会儿便趴在了桌子上。
醒来的时候已经十点了,神奇的是,八点钟空无一人的办公室,10点却传来热火朝天干活的声音。
后来才了解到,原来型号设计师们都是在现场干到工人全下班,才会回来写报告直到深夜。本来我以为加班就是奋斗,没想到对这些航天精英来说只是入门而已。
这是我年难忘的一件事。
李平华
青春恰逢盛世奋斗正当其时。学习工匠精神、工匠事迹、传播工匠精神正能量,做‘最出色的工人’座谈会照片。
何为“工匠精神”,狭义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完美的精神理念。而更广泛来说是人们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态度,“工匠精神”不是枯燥机械的、僵硬死板的,而是一种热爱工作的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它是一种奉献精神,更是一种获得,它可能默默无闻,无私地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从而确保了企业的正常运转。
作为无线电装接工,年我们将用心去焊每一道焊点,每一根导线,将手中的绝技绝活倾其所学传授给徒弟,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张小宇
年11月29日拍摄于上海市闵行区。
从上大学离家,每每看到圆圆的月亮,就会想起家乡与挂念的家人。今年有些不同,看到照片中的圆月,却大胆地幻想可以拍到此时正在近月制动的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幻想着嫦娥奔月的梦幻图景...
今后,月亮对于我们,有了更多的意义,即使在全球新冠疫情严峻的形势下,中国航天人,依然勇攀高峰,创造奇迹,鼓舞亿万国人同心聚力,勇敢前行,作为航天人,我倍感自豪。
年,我们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克服困难,创造奇迹。微光亦如暖阳,平凡亦可伟大,让我们一起熬过,别怕,加油!
卢琴
全国疫情最紧张的2—3月份,乘坐公共交通上班成为我一天之中最紧张和煎熬的时刻。在全民抗疫的背景下,单位号召同事之间相互搭乘,避免乘坐公共交通。这则消息让我既开心又惆怅,作为刚入职的新员工,一时之间完全不知该联系谁解决搭乘问题。犹记得是周日的晚上,工会的卫老师主动联系我,让我搭乘。
后来连续几天的搭乘,卫老师得知我每天需步行接近1个小时到指定地点,她又非常热心帮我联系了孙老师。后来,我每天只要在小区门口就可以顺利搭乘,每天还可以在高架上看到日出与蓝天,是一段非常幸福的时光。作为一个普通人,深感到今年的艰难,但单位与同事的关爱温暖了我一整年的时光,感恩单位,感恩大家!我年的新年愿望是希望能解决住宿问题,自己有个温暖的家。
曹万水
青春渐逝,岁月流长。这是在天津外场载人航天电源分系统团队为刘冠麟29岁生日庆生的画面,虽然条件有限,但团队还是在冬日为他偷偷制造了一个有温暖的蛋糕。作为空间站主力,年刘冠麟已在天津奋斗了天,“驻津代表”实至名归,在外场异常繁忙的工作带给他的疲备,竟使他忘掉了自己的生日,但正如他自己所言:人生路上征途无限,前进不止。
,无限惊喜。希望年中国空间站捷报频传,自己变得更好,同时,连同整个世界都变得更好。”
蓝兴盛
——摄于年8月14日鹤庆路瑞丽路十字路口
盛夏的上海,在早高峰的十字路口,一位大叔,刚退休的年纪,一辆有些年代的自行车和菜篮子里的乖巧狗子。在等待交通灯的间歇,扭过头来揪了揪狗子的耳朵,也许是在晨练或是买菜的回程,一切不紧不慢只需悠哉地朝着家的方向骑,家里也许还有老伴等待着新鲜食材要准备今日的午饭。仿佛喧嚣的城市在这一刻也跟着慢了下来,耳机里适时的传来电影菊次郎的夏天的配乐《summer》,上班的困倦和早高峰的小烦躁被一扫而光,又是元气满满的一天呢!
即将正式结束学生身份投入打工人大*了,希望疫情早日驱散,国泰民安,工作和感情都顺顺利利更上一层楼,家人朋友都平安快乐~
谢巧
年,终究是不平凡的一年,在疫情肆虐病*横行的非常时期,我们并肩作战,共克艰难,全副武装奔赴发射“战场”,2月20日,长征二号运载火箭一飞冲天,拉开了“点亮黎明之战”的序幕!在新的一年来临之际,愿千帆过尽,我们仍是少年!
肖圣才
为了新誉项目按时交付,王老师挑灯夜战在工作。希望今年可以回家过年。
王震鹰
年最难忘的事莫过于新冠肺炎疫情了。从1月下旬到复工,始终未出小区一步。网上买菜,在家锻炼,保持身体健康迅速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街上的人少了,人人都被口罩遮住了半边脸,谁也没想到小小的口罩竟然成了全球抢手的稀缺品。
每天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