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杆菌病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布病知识全解析预防传播与治疗
TUhjnbcbe - 2025/3/15 9:21:00

近日,医院·医院骨一科迎来了一位68岁的男性患者。他因“胸背部疼痛、活动受限持续40余天”而入院接受治疗,疑似感染了布鲁氏菌病。为了进一步确诊,医生详细询问了患者的接触史,并积极进行了相关检查。

0#布病究竟是何方神圣?

布病,即布鲁氏菌病,亦被称为地中海弛张热或波状热,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更习惯称其为“蔫巴病”、“懒汉病”或“羊病”。这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发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0#布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布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皮肤粘膜、呼吸道和消化道等。具体来说,牧民在接羔接犊、剥皮、剪毛、挤奶等过程中,以及儿童与羊的亲密接触,甚至食用被布鲁氏菌污染的生奶及其制品或病畜肉,都有可能感染布病。此外,牲畜养殖、畜产品加工、动物防疫及布病防治的工作人员,因职业原因,也成为布病的高危人群。

0#布病的症状表现是怎样的?

布病的症状多种多样,其中发热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乏力、多汗(尤其在夜间或凌晨)、寒战、关节或肌肉疼痛等症状。同时,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呼吸系统以及消化系统等也可能受到影响,出现相应症状。

#如何杀灭布鲁式病菌?

采用湿热条件,如60℃下处理分钟;日光直接照射分钟;使用化学消毒剂,数分钟内即可杀灭。

#如何预防布病?

在购买牲畜时进行检疫,并确保饲养过程中的免疫措施;饲养牲畜时必须圈养,确保人与牲畜的居住区域分开;一旦发现病畜,应立即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对病畜的流产物、胎盘和流产羔(犊)进行深埋处理,并对被污染的奶、肉、皮毛进行彻底消毒;定期对生活环境和牲畜圈舍进行全面消毒;在从事与牲畜相关的工作时,如接生、屠宰、清理圈舍或加工皮毛,必须做好个人防护,如佩戴口罩、手套、穿工作服和靴子等,并在工作后对防护用品进行彻底消毒;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如饭前、接触牲畜及其制品后及时洗手,避免在养殖场所吸烟和进食,不饮用生奶、不吃未煮熟的肉或病死畜肉。

#如何治疗布病?

布病感染后,经过~3周的潜伏期,通常会出现发热、乏力、多汗等初期症状。临床上,布病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在治疗方面,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一旦出现类似布病的症状,应立即前往当地疾控中心或定点医疗机构就诊。虽然布病可以治疗,但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足量、足疗程的药物治疗。按照医嘱进行治疗,大多数患者是可以治愈的。

#布病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布病治疗过程中应避免的误区忽视及时就诊,导致病情延误;用药剂量不足或疗程不够,过早停药;不重视复诊,无法判断疗程和副作用;不遵医嘱,慢性化后病程延长,病情反复,难以治愈。

1
查看完整版本: 布病知识全解析预防传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