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收藏的大观园——北京报国寺文化市场
报国寺文化市场以钱币交易为特色,吸引了众多的收藏爱好者。
市场档案
报国寺文化市场
1997年正式开放,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每逢周四、周六、周日开市,平均每周客流量超过3万人次。其中古钱币交流交易是报国寺文化市场的一大特色,每季度举办一场钱币交换活动,吸引了20余个省区市的收藏爱好者参加。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报国寺
特点:藏品种类丰富、价位适中、适合老百姓淘宝
报国寺寻宝小窍门:
经常逛,多看多交流,可以互换“宝贝”
雪后初霁的北京,晴空万里。虽然温度较低,风刮在脸上依然寒意十足,但位于北京新西城区的报国寺文化市场内却人头攒动,热闹异常。1997年,在这块广安门内的“寸土寸金”之地,一座占地数十亩的古老庭院向社会敞开大门,10多年来形成了以钱币为主要收藏特色,多层次、多功能、立体化的民间收藏市场。
“一切皆可收藏”
没到过报国寺文化市场,你可能想象不到什么叫“一切皆可收藏”。这里的摊位鳞次栉比,摆满了你能想象到的所有可以收藏的物件儿:瓷器、玉器、书画、邮品、中国钱币、外国钱币、烟标火花、票证、徽章、奇石,乃至旧玩具、小人书、老茶缸、老瓷片……应有尽有。许多人爱逛报国寺,是因为这里能找寻到儿时的记忆。
报国寺文化市场一家店铺中出售的秦汉时期古钱币:耸肩空首布幺。
报国寺文化市场内的摊位摆满了各类可供收藏的物件儿。
在大殿外的平台上,一位买主正与摊主就手中的老瓷片讨价还价,“这是明代官窑斗彩瓷,您看这颜色,这质地,离了这儿没处找去!”摊主说。“再怎么说也是老熟人了,再便宜点、便宜点!”买家抓着淘到的“宝贝”,极力掩饰着爱不释手的心情。最后,这块巴掌大的老瓷片以350元的价格成交。
“350元买了我那块瓷片,真是拣着了!不出这个院儿,就能转手卖450元。”摊主转身对旁边一位老者说。
近年来,收藏市场格外火爆,元明清时期的古董瓷器屡屡拍出高价,带动了民间收藏市场对老瓷片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就这三四年,不夸张地说,老瓷片的价格涨了不止10倍。”摊主李明时笑着说,“我以前只做古钱币生意,现在老瓷片市场火了,也开始买卖老瓷片了。‘两条腿走路’更稳当嘛!”
李明时告诉,现在古董瓷器价格越来越高,已经不是普通百姓玩儿得起的了。而老瓷片上所包含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信息,与完整的古董瓷器一样珍贵。许多刚刚入行的瓷器收藏者都喜欢买一些老瓷片“练眼”,一方面容易得,另一方面也便宜,即使“打了眼”,也不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用老瓷片把眼练熟了,再去入手完整的瓷器才更保险。”他说。
与一些装潢考究的大型古玩市场相比,报国寺文化市场是“草根”化的。这里的商品很少动辄10多万元,许多都是被人们随手抛弃或淘汰掉的老物件儿,价格不过10余元,然而积淀在其中的文化意义与历史价值,却能引起每一位接触过它的人心中的共鸣。像小人书、老粮票、宣传画、公园门票……每一件藏品都有它背后的故事。一位经常逛报国寺的老人告诉,这里的很多摊主都算得上是收藏家,“即便没淘到什么‘宝贝’,听听这些民间藏家的收藏故事、鉴赏心得,也会觉得很有收获。这就是我爱逛这儿的原因。”
收藏知识的“活”课堂
报国寺文化市场成立之初,与国内其他收藏品市场一样,只具备最基本的摊位销售功能。然而开业不到一个月,这里组织了一场大型钱币收藏爱好者交流交换活动,报国寺市场由此被赋予拍卖、展示、交流、讲座等更多功能,成为功能多样的收藏活动基地。目前,报国寺每月都举办不止一次的藏品交流和拍卖活动,吸引了北京及周边省市的许多收藏爱好者。
新世纪伊始,报国寺文化市场在各个收藏门类定期交流的基础上,陆续建立起中国钱币馆、世界钱币馆等专项收藏馆。2006年,在原有藏馆的基础上,中国陶瓷馆、中国徽章馆、中国扑克馆等19家独具特色的收藏展馆集体亮相。这些馆均由各个门类的收藏骨干牵头经营,融展示、交流、销售于一身。这种由收藏者群体于市场内开办民间收藏馆的形式,当时在国内尚属首创。
在位于偏殿的中国铜器馆的一间小屋里,见到了70多岁的中国钱币收藏界元老——于恩和。这间10余平方米大小的屋里,最引人注目的,是迎面玻璃橱窗里陈列着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戈、青铜剑,橱窗上沿标明这些青铜兵器精品“仅供参观,恕不出售”。好奇地问,“如果不出售,您靠什么来维持这儿不菲的租金?”于恩和笑着说,“这些都是我的宝贝,陈列在这里就是为了让青铜爱好者们来参观、交流,给我多少钱都不会卖的。至于租金,我可以卖些别的小东西来弥补。”
于恩和可以说是最早进驻报国寺的元老级收藏家了,他说他看中的是这里环境优美。进驻市场后,他对当时报国寺市场的领导说了一句话,“我们要做就做大,而且要做最好的,要做成品牌。”在于恩和的推动下,第一届钱币交流会被推出,这奠定了日后报国寺钱币收藏在业内的地位,使之成为报国寺的一大品牌。
现在,于恩和已经把目光从古钱币收藏投向了古代冷兵器的收藏、鉴赏和研究,他的藏品不仅品相好、锈色好,而且都有漂亮的铭文。于恩和说,“一些我辨识不出来的铭文,我就把它拍成照片放到博客上,这样方便各地的收藏家、古文字学家共同破译。”目前,许多藏品上的铭文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被破译出来的。
除了这些收藏馆提供的学习交流平台,报国寺文化市场几乎每个月都有一次展览展示或收藏交流活动。其中最多的是民间收藏展,展览由民间收藏家提供,免费供收藏爱好者参观、切磋、交流,形成了以藏会友的良好氛围。
“私藏”同样有市场
在我国,民间收藏从古至今都主要表现为个人喜好,但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大潮下,它已逐步成长为收藏市场中独树一帜、颇具吸引力的一个门类。10多年前,报国寺文化市场率先提出了按照产业规律发展民间收藏、推动民间收藏的理念,并进行了大胆探索和不遗余力的尝试,通过一系列创举,创造了民间收藏领域的许多个全国第一:全国第一个民间收藏综合基地、全国第一个收藏市场风向标、全国第一个系统组织交流交换的市场、全国第一个四季举办钱币交流会的市场、全国第一个举办大众拍卖的市场……
长期以来,民间收藏遵循着私下交易,甚至是“袖口里交易”的规则,藏品价格往往只是“你知我知”。报国寺文化市场成立后,以其丰富的市场功能和强大的市场影响力改变了这种局面。这里举办的大大小小的交流会、展览和拍卖活动,每次都能掀起一股收藏热潮,而每次活动就是一次信息发布会和藏品交流会。
全国钱币交流交换活动是报国寺文化市场的一张“王牌”,从每年举办1次到每年举办4次,交流交换日成了钱币收藏爱好者心中的节日。在“2004年北京·报国寺首届钱币文化节”上,铜镜脱颖而出,一枚东汉海兽葡萄镜喊价7000元,价格较往年有了大幅度提升。当时有藏家十分确信地表示,铜镜的价格再涨30%没有问题。随后,钱币收藏市场上便兴起了一股铜镜收藏的热潮,铜镜价格也一路攀升。
除了长期树立的古钱币交易的市场品牌外,报国寺还开创了一种平民化拍卖的形式。这里立足于民间收藏,采取“无底价拍卖”,除了特殊拍品外,大部分均以100元起拍,参拍者只要交200元押金就可以领到竞买牌。
“民间收藏离不开收藏市场,收藏市场的存在为许多原来不受重视的历史文化遗存提供了一个展示价值的平台。”北京市文物局局长孔繁峙表示。报国寺文化市场采取多种形式,尽可能多地吸引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群体加入到收藏行列的方法,为民间收藏市场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