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杆菌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牛业克星牛布病的防控技术 [复制链接]

1#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Brucella)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多种家养和野生动物以及人均感染和患病的人兽共患传染病。主要影响感染动物的生殖系统,导致流产、不孕、睾丸炎、关节炎和各种组织的局部病灶。母牛最明显的症状为流产,多发生于妊娠6~8月,流产率30~50%,但可达80%或更高,因此,被称为流产风暴,并伴有胎衣不下。一般只流产一次,但常因为子宫内膜炎等,导致不孕。再次妊娠也可能再度流产,但流产时间延迟。流产1~2次的母牛可能正常生产,但这些牛仍然排菌。一旦牛群中新易感牛增多,又可导致新一轮流产风暴。公牛感染本病时可发生睾丸炎和附睾炎,表现为睾丸肿大,有热痛,后逐渐减轻,无热痛,触之质地坚硬,配种能力降低。部分病牛还可发生关节炎,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喜卧,常为膝关节和腕关节发病,表现为跛行。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有布鲁氏菌病流行,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17个国家和地区宣布消灭了该病。

该病除了导致养牛企业损失和食品安全问题外,还可能因人被感染导致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因此,牛布鲁氏菌病是牛业可持续发展的克星,应该加以重视,并有效防控。

布鲁氏菌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发生于母牛妊娠季节。主要经消化道感染,应验了“病从口入”的谚语。病牛及带菌牛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被污染的饲草、饲料、畜产品、乳汁、水等均可成为传染源。受感染的妊娠母牛是最危险的传染源,流产或分娩时随胎儿、胎衣、羊水和阴道分泌物排出大量布鲁氏菌。

该病也可经皮肤黏膜和呼吸道感染,甚至可通过吸血昆虫传播。

布鲁氏菌病如何控制?

(一)疫苗接种

高风险区的动物主要依靠接种疫苗预防和控制布鲁氏菌病,低风险区主要采用检疫、扑杀、消*和移动控制等措施。不对动物布鲁氏菌病进行治疗。

目前普遍用于动物布鲁氏菌病预防的疫苗有三种,A19、S2和M5,分别由牛种、猪种和羊种布鲁氏菌的致弱菌株制备而成,均为活疫苗,对人和接种动物均有一定的*力。S2和M5是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发的致弱疫苗,A19是国外引进的致弱疫苗。牛常用的疫苗是A19和S2。

三种疫苗各有优缺点。S2*力最低,口服对妊娠母牛安全,但免疫原性相对较低,免疫保护时间短,需要一年免疫一次。口服时细菌暴露量多,人员感染的风险加大。A19和M5免疫原性相对较强,注射接种,细菌暴露少,对犊牛安全,免疫保护时间长,在三年以上。但*力较强,可致妊娠母牛流产。

用S2口服免疫牛时,一年一次,最好初免后3月内加强免疫一次。用A19注射免疫时,3~8月龄牛第一次免疫,最好配种前以减低剂量加强免疫一次。具体免疫程序和剂量以疫苗产品的厂家说明书为准。

尽管A19一般认为不能用于妊娠母牛的免疫,澳大利亚曾使用1/标准剂量、马来西亚使用1/标准剂量免疫妊娠牛,未发现疫苗接种导致流产等副作用,同时获得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我做过1/剂量接种奶牛,未发现明显副作用,但产生了确切的免疫反应。

养母牛防布病是关键!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