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石山医案》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现在,请你泡一杯清茶,静下心来,听我给你讲一段杏林故事。
故事不长,却饱含深意。
故事很短,却引人深思。
故事的主人公,叫做汪石山。
汪石山,我以前介绍过,他生于年,卒于年,名机,字省之。石山,是他的号。完整的,应该是“石山居士”。后人基本就叫他汪石山。
这个人是明代的著名医学家。
话说有一天,汪石山遇到一个患者。这个患者啊,快五十岁了,女性。
什么毛病呢?就是舌头疼。而且这一疼,就是整整三年。
她为什么舌头疼啊?之前的医生都认为,肯定是有火啊。所以呢,就去火。
结果,不起作用。
来到汪石山面前,这个患者面色苍白,愁容满面。汪石山一看就知道,她肯定还有很多别的不舒服。
汪石山就告诉她,你还有什么地方不好,都说出来吧。
这一问不要紧,这女人开口就说出了一连串的怪毛病。
第一个,除了舌头疼,嗓子还疼。
第二个,就算嗓子不疼,额头也疼。疼痛的地方,仿佛是一块巴掌大小。
第三个,早晨起来脑袋晕乎乎的,几乎整个上午都这样。
第四个,饮食无味,食欲很差。
第五个,胸闷,觉得胸前很不舒服。
你看看,这一身的不舒服,是不是有无从下手之感?
汪石山接着就给患者诊脉,发现右侧脉象无力而缓,左侧脉象稍微好一点,但是也比较无力。
汪石山看着妇人,忽然道:“你心里头,是不是有伤心的事儿?也跟我说说吧”。
想不到,这一问,妇人竟然垂泪。原来,好多年前,她的一个孩子夭折了。她十分思念这个孩子,日夜哭泣,过了好几年才略有缓解。
听到这里,汪石山心中有了答案。他提笔写了一张配伍。但见——
人参、*芪各钱半,白术、芍药、天麻各一钱,川芎、玄参各七分,甘草、枳实各五分,*柏、陈皮各六分。水煎服。
结果,患者用上以后,很快得以好转。到最后,竟然如常人一般。舌头疼的现象完全消失。
这是怎么回事啊?突破口,就在于患者的脉象。
她什么脉象啊?右侧脉无力而缓。左侧脉稍强,但是也比较无力。
右侧脉,主要候的是脾肺啊。右侧脉无力而缓,很大程度上说明,患者脾肺气虚啊。
结合患者面色苍白,食欲不振等问题,可以想见,她有脾虚,气血不足的问题。气血不足,心肝之血也就不那么充沛。因此左侧的脉象,也差点意思。
这样一来,就好理解了。
她为啥舌头疼?因为气血乏源,心血不足。心中阴血不足,则生虚热。虚热灼于口腔,所以舌头疼。
她为啥嗓子疼?同样道理,血虚生内热,发于喉部啊。
她为啥前额疼痛、头晕?因为前额是阳明胃经所及之处。脾胃虚弱,阳明经气弱,额头失养,所以疼痛眩晕啊。
她为啥胸闷?因为脾胃虚弱,气机升降失常,所以胸膈痞闷啊。
一切,是不是都顺理成章啊?
正因如此,你看汪石山的用药,以人参和*芪为主。人参、*芪、白术,这是补益中医的,陈皮、枳实,这是行气导滞的,令人补而不滞。
你不是头痛吗?好,白芍配甘草给你止痛。你不是头晕吗?好,川芎、天麻祛风止晕。你不是有虚火吗?好,玄参、*柏来清热去火。
如此一来,可以说章法井然、面面俱到了。
医案和故事,说到这,基本就结束了。
有的读者可能会说了,文老师,你这是又在强调脾的重要性了。
可不是嘛!你看这个患者,因为脾虚,造成了舌喉疼痛,造成了眩晕,造成了胸闷等不同问题,可以说是杂病蜂起。你能说脾不重要吗?脾,属土,它就是一块田地。伺候得好,它长粮食。伺候得不好,它长害虫。而它到底能长什么,又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对脾的呵护,是否到位。
就文中患者而言,显然是思虑伤脾。
而思虑伤脾的事儿,我们现代的人就不多吗?我认为,很多。只不过,人家是为了夭折的孩子,而我们,是为了赚钱少、职位低等等罢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烦恼。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宿命。
但是,脾在身体里扮演的角色,却从未改变。这就是从汪石山的故事里,可以悟到的东西啊。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
文君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