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杆菌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布病的预防与防护指南从养殖户到家庭防护的全面措施 [复制链接]

1#

01布病基本概述

布鲁氏菌病,通常被人们称为懒汉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发的人畜共患传染病。这种疾病主要通过与患病牲畜(如羊、牛、猪等)或其相关制品的接触来传播。

02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

布鲁氏菌病在临床上主要呈现出多种症状,包括发热、多汗、关节疼痛、睾丸肿痛以及筋膜痉挛等。这些症状可能会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困扰。同时,该病还可能伴有头痛、神经痛、淋巴结肿大以及皮疹等并发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详细症状解析

布鲁氏菌病在临床上展现出多样化的症状。其中,长期低热是其常见表现之一,有时也呈现波浪状或驰张性发热的特点。此外,患者常常多汗,尤其在急性期阶段,这一症状更为显著。同时,乏力、食欲减退以及精神萎靡等类似感冒的症状也较为常见。骨关节和肌肉疼痛同样是布鲁氏菌病患者普遍感受到的困扰。值得注意的是,淋巴结肿大也时有发生,有时甚至化脓形成瘘管,从脓汁中可以分离出布鲁氏菌。另外,肝脾肿大也是该病的一个特征性表现,肿大的肝脾质地柔软或适中,半数患者伴有压痛感。

03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主要传染源

目前,已知有60多种动物能够作为布病的贮存宿主,其中羊、牛、猪是被广泛认可的传染源,而羊更是人类布病的主要传播者。值得注意的是,布病并不会在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

传播途径

布病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直接接触传播,如接触感染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以及病畜的肉、皮、毛等;呼吸道传播,即吸入感染动物分泌物中的布鲁氏菌;消化道传播,食用被布鲁氏菌污染的食物或水。此外,还有其他途径如性传播等。

布病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传播:一是直接接触,包括与病畜或其排泄物接触,以及在饲养、挤奶、剪毛、屠宰等过程中未采取防护措施,可能导致通过皮肤微伤或眼结膜感染;二是消化道途径,食用被布鲁氏菌污染的食品、水,或饮用生奶以及未熟的肉、内脏等,都可能感染;三是呼吸道途径,吸入被布鲁氏菌污染的飞沫、尘埃,特别是皮毛加工企业职工、圈舍打扫人员以及实验室操作人员,由于长时间暴露在这些环境中,更容易通过该途径感染。

0易感人群与预防

易感人群

布病对人群普遍易感,但某些职业人群如农牧民、兽医、皮毛加工工人以及屠宰工的感染率相对较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时刻注意防护,加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预防通过食物、皮肤接触或飞沫等方式传播的布病。

预防措施

对于养殖户而言,应采取圈养方式饲养家畜,确保它们远离水源,避免散放、串街或混放。为了人畜安全,无论是成年家畜还是幼畜,都不应被饲养在室内。同时,应避免使用人用的餐具来喂养家畜,且大人和小孩都应远离羊羔的玩耍。饲养过牲畜的场所必须进行彻底消毒,特别是在发生牲畜流产时,应格外小心,避免直接接触流产物和死胎,并立即对其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在照料牲畜或清洁圈舍时,务必佩戴手套和口罩等防护用品,并在劳动结束后彻底清洗。

对于家庭而言,预防布病的关键在于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应避免食用不洁食物,饭前务必洗手,不喝生水。特别是对于肉、奶等畜产品,食用前必须充分加热,以杜绝生肉、生奶等的摄入。此外,家庭使用的菜刀和菜案应生熟分开,切过生肉的刀具和案板也应用热水彻底消毒,以防污染其他餐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