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杆菌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u0001布病u0001全面u00 [复制链接]

1#

布病,即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导致的一种人畜共患疾病。这种病菌主要寄生于患病的羊、牛等家畜体内,成为主要的传染源。该病不受季节限制,但每年的月至9月是其高发时段。

01布病概述及临床表现

▍布病的临床表现

布病在临床表现上具有多样性,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多汗、关节痛和睾丸肿痛等。这些症状的出现和消退往往呈现波浪式,病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此外,布病还可能伴有肌肉和脊柱疼痛、淋巴结肿大以及肝脾肿大等症状。

布病在临床表现上呈现出多种多样的症状。其典型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常常表现为波状热,并伴随寒战和头痛等不适。多汗则是急性期病例的明显表现。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全身肌肉和多发性、游走性大关节的疼痛,以及乏力的症状,这些在几乎所有病例中都有所体现。

▍临床分期

布病的临床分期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观察不同阶段的症状变化,医生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急性期:当布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如上所述,且病程不超过6个月时,被归类为急性期。

慢性期:若布病患者的病程超过6个月且仍未得到痊愈,则进入慢性期。

02传播途径与易感人群

▍传播途径

布病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传播: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黏膜。不同职业人群因接触病畜面临高风险。当人们摄入被污染的食物或水,吸入含有病原体的空气,或皮肤黏膜接触到病原体时,都有可能感染布病。

一、经皮肤黏膜接触传播

接触病畜及其污染的环境是布病传播的重要途径。接产员、兽医、饲养员、放牧者、皮毛加工工人、屠宰员、挤奶工人在日常工作或生活中,可能会直接接触到病畜或被其污染的水源、土壤、草场和工具等。这些接触都存在感染布病的风险。

二、经消化道传播

摄入被布鲁氏菌污染的食物或水是布病传播的另一主要途径。例如,食用未煮熟的牛羊肉及奶制品,这些食物中的布鲁氏菌可能通过口腔和食道黏膜进入人体。

三、呼吸道传播

在皮毛加工、饲养放牧、圈舍卫生打扫等过程中,工人可能会吸入布鲁氏菌污染的飞沫、尘埃等,这些飞沫和尘埃中的病原体可能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从而引发感染。

▍易感人群

布病的潜伏期通常为1至3周,平均约为2周,但有些病例的潜伏期可能更长。这种疾病对人群普遍具有易感性,但牧民、兽医以及皮毛工人等特定职业人群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03预防控制措施

针对这些传播途径,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控制措施来降低感染风险。加强个人及环境防护,注意食品安全并定期消毒,能够有效降低布病感染风险。这些措施包括加强个人防护,如佩戴手套、口罩等;注意食品安全,确保食物煮熟后再食用;保持环境清洁,定期消毒等。

▍具体措施

勤洗手,保持个人卫生。

避免食用未煮熟的牛羊肉。

饮用生鲜奶时,确保经过“煮三沸”或持续煮沸2分钟以上。

从事牛羊养殖或制品加工的人员,务必做好个人防护,如佩戴口罩和手套。

定期对屠宰场、牛羊圈等场所进行彻底消毒。

加强检疫和防疫工作,防止病畜流入市场,并妥善处理病死牛羊。

高危人群应定期接受布病筛查,出现相关症状时及时就医。

▍顺口溜总结

为了方便大家牢记预防布病的要点,特总结成以下顺口溜:

又到羊只产羔季,防控布病别大意。

接羔饲养剥毛皮,防护措施要做到。

流产胎盘要深埋或焚烧,不可随意丢弃。

人畜混居不提倡,与幼畜接触要避免。

肉类必须熟透后食用,牛奶须煮沸三次方可饮用。

牛羊牲畜需及时免疫,家畜管理切莫疏忽大意。

严格管理防布病,幸福生活万年青。年3月10日,布病防控仍需高度重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