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鹏 :“假鸡蛋”横行源于没有遇到“真石头”
前几天,银川市民马先生买了3斤鸡蛋。煮了几个发现有点“奇怪”,马先生说:“感觉蛋*很有弹性,蛋*不会散,像橡皮泥似的。”马先生怀疑他买的这些鸡蛋中,既有真鸡蛋也有上说的假鸡蛋。将可疑鸡蛋送至工商部门求解。打假执法人员表示:无法用肉眼辨别鸡蛋真假,鸡蛋造假工艺越来越高,真鸡蛋和假鸡蛋从外观上看不出什么区别。 (12月1日《新消息报》) 假鸡蛋是如何制造的?百度百科显示:假鸡蛋的蛋壳由碳酸钙、石蜡及石膏粉制成。而蛋清、蛋白则主要由海藻酸钠,再加上明矾、明胶、色素等制成。 蛋清是将海藻酸钠加进水造成溶液后,不断搅拌而制成的。而蛋*的主要成份同样是海藻酸钠液,再加入如柠檬*一类的色素后,放进模具中,然后放入氯化钙溶液中凝固而成。 这样看来,假鸡蛋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蛋”,当这些物质被吃到身体里之后,危害是可想而知的。小小的假鸡蛋虽然不值钱,但是其危害却不能用金钱的损失来衡量。鸡蛋是家庭生活必备,往往是孩子和老人的营养品。鉴于鸡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打击假鸡蛋就显得尤为重要。 银川工商部门对于马先生反映的假鸡蛋问题的回复有两点:其一,用肉眼不好辨认,因为造假技术越来越高了;其二,银川市场上尚未发现过假鸡蛋。在笔者看来,这样的回应有点轻视了假鸡蛋的危害。在银川市场内没有发现假鸡蛋,不代表假鸡蛋不存在。正如工商部门的说法一样,假鸡蛋和真鸡蛋很难辨认。既然很难辨认,那么没有在市场内发现假鸡蛋或许就是因为没有辨认出来。另外一种情况是,有可能工商部门对假鸡蛋不太重视,因为其经济损失并不大,而且很多市民也没有太关注鸡蛋的真假。 2010年的时候, 《焦点访谈》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叫《假蛋真相》,结论是假鸡蛋在技术上存在难题,是不可能的事情。看了这个报道之后,害怕吃假鸡蛋的市民松了一口气。可是尴尬的事情却出现了,在此后,广东广州市棠下镇中山大路的“穗华科技”竟然开设了一个“假蛋学堂”,公然传授人造鸡蛋的技术。广东省工商局当年也发布消息:省内发生过多宗经营假蛋案件。为什么央视的调查出现了问题,这足以表明一点,假鸡蛋和真鸡蛋真是太像了。 一个假鸡蛋竟然存在了很多年,这实际是监管部门的失责。虽然难以辨认,并不是无法辨认,在很多报纸和络上都刊登了适合市民肉眼分辨的真假鸡蛋辨认知识,这些知识监管部门是不是也应该掌握?再说了,既然造假有技术,监管也应该提升技术,是不是也该配置一些检验的仪器? 假鸡蛋难以监管,重点不是技术的困惑,而是有没有一颗心。香港曾经对假鸡蛋出过重拳,他们规定:不论卖假蛋者是否知情,在本港已属违法,一经定罪最高刑罚为判监5年。重拳之下,假鸡蛋真的就消失了。 这说明,打烂假鸡蛋需要的是重拳出击,假鸡蛋不是足够牢固,而是它们没遇到监管部门的“真石头”。
作者:郭元鹏
:冯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