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福建医药杂志》年12月第6期
作者: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医院感染科(福州)廖醒张伯秋1杨荣荣*文红
前言
布鲁氏菌病(又称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感染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属于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的乙类传染病。布病的主要传染源为患病的牛、羊等疫畜,布鲁氏菌可以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呼吸道和消化道等途径进行传播。急性期多以发热、乏力、肌肉和关节疼痛及肝、脾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慢性期多以关节损害等为主要表现。近些年,随着人员流动性增加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非疫区儿童布鲁氏菌病发病率有明显增高。现通过我院收治的2例家庭中兄弟两人先后罹患布鲁氏菌病的案例,分析非疫区儿童布鲁氏菌病的临床特征和感染途径。
1
病历摘要
患儿(弟)男,2岁。因反复医院诊治,未见改善,于年3月23日以“反复发热1周”为主诉入院。热峰39.5℃,弛张热,无畏冷、寒战,有乏力,多汗,纳差,偶咳嗽,无痰,无呕吐排稀便,无关节疼痛。入院查体:急性面容,咽红,颈部、腋下淋巴结多处触及肿大,无触痛,双肺呼吸音稍粗,肝肋下2cm,脾肋下2cm,质韧,四肢无触痛压痛。入院后2d检验科培养室提示培养出疑似布鲁氏菌,入院后5d正式报告培养出马耳他布鲁菌。血培养:马耳他布鲁氏菌;白细胞5.61×/L,中性粒细胞比例36.4%,红细胞计数3.90×/L,血红蛋白g/L,血小板×/L;C反应蛋白12.01mg/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49.2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71.6U/L,总蛋白59.4g/L,白蛋白31.4g/L;胸部X线片:双肺纹理增多。腹部彩超:肝脾稍增大。心脏彩超:未见异常。
患儿(兄)男,6岁。半个月前亦有不明原因的发热,伴多汗,医院,口服头孢类抗生素治疗,5d后未再发热,仍有乏力多汗。入院查体:正常面容,颈部淋巴结多处触及肿大,无触痛,心肺无异常,肝肋下2cm,脾肋下2cm,质韧,四肢无触痛压痛。血培养:马耳他布鲁氏菌;白细胞7.12×/L,中性粒细胞比例42.3%,红细胞计数4.10×/L,血红蛋白g/L,血小板×/L;C反应蛋白5.13mg/L。
父母、祖父祖母、外公外婆血培养均阴性。既往史及暴露史调查:患儿(弟)既往反复多次呼吸道感染,患儿(兄)体健,无发热、乏力、肌肉及关节疼痛等相关症状,家庭成员无布病感染史。父母、祖父母、外公外婆均为高级知识分子,祖父母近1个月有去超市购买冰冻羊肉史,否认有直接接触活羊、活牛等家畜,否认牧区旅游史。父母半年前在郊区农民处订购鲜羊奶,系农户自产,未经任何消*方法消*,饮用前有加温(约40℃)。兄弟两人每日均有饮用,父母、祖父母、外公外婆偶有进食,量不多。
患儿均予以利福平15mg/kg,每日1次;复方新诺明mg/次(弟),mg/次(兄),每日2次,均连续使用6周。对其进行随访6个月,未出现复发,无诉肌肉疼痛、关节痛。
2
讨论
布鲁氏菌病主要由接触患病的牛、羊、猪等疫畜引起,多数患者有饲养、屠宰及皮毛加工等职业接触史,或与食用感染动物的肉制品和奶制品有关。福建处于我国东南,并非畜牧业发达地区。自年以来,福建省布病患者呈快速上升趋势,在—年期间共报告例,年发病率为0./10万,肉类加工者阳性率最高,占1.99%;其次为饲养放牧员(1.19%)与畜圈清洁员(0.97%),挤奶工、屠宰人员和兽医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以青壮年(30~50岁)为主,考虑与青壮年从事家畜及畜产品活动频繁有关[1]。布鲁菌病已不是仅为牧区多见的地方病。在非牧区,有多地点、小范围、分散的流行趋势,全国各省均有报道,非牧区布鲁菌病发病有增多趋势,且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2]。葡萄牙—年疑似感染布鲁菌病的回顾性分析提示,葡萄牙布鲁氏菌病按年龄组分布不规则,发病年龄主要在46~65岁,儿童感染率较低(5.4%),可能与儿童与常见感染源接触少有关[3]。我国儿童感染布病多为食用感染动物的奶和肉制品有关,亦有报道母婴传播的案例,较为罕见[4]。
人类布病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和非特异性。儿童布病的主要特征为弛张热,不同器官和系统受感染后出现多种体征,感染部位多为巨噬细胞丰富的组织,如肝、脾、淋巴结与骨髓容易受累。多数布病患者出现反复发热、多汗及关节疼痛等临床症状;患者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及关节炎等体征较多见。实验室检查多见肝脏转氨酶升高及血红蛋白、白细胞减少,而全血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较少见。布病患者较少累积泌尿生殖系统受和脊柱,心内膜炎和脑膜炎儿童亦不常见,病死率可忽略不计[5]。本文兄弟俩感染马耳他布鲁氏菌,表现为发热、乏力、多汗,肝脾肿大,无关节疼痛。在北京一项回顾性研究中,骨关节受累是布鲁氏菌病常见的并发症[6],但该案例中兄弟俩骨关节受累不明显。
患者家属否认家畜接触史,有进食新鲜未经消*的羊奶,考虑为进食感染羊的鲜奶导致。是否兄弟俩互相接触传染,根据文献报道,人与人间布鲁氏菌传染可能性极小[5],并且其余成年家人亦有互相的密切接触,成年家人无布鲁氏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及查血培养均阴性,故不能判断有人-人间传播。家庭成员8人,均有新鲜羊奶进食史,仅2名儿童感染,6名成人阴性,与儿童食用新鲜羊奶较多,成人均系食用少量余奶,故是否感染,考虑与摄入布鲁氏菌载量高低有关。另外年幼儿发热多汗症状明显,年长儿感染后迅速热退,持续乏力多汗,成年人无感染,考虑与人体免疫系统是否成熟有关。以上推论有待更多病例进一步论证。
笔者认为非疫区儿童感染布鲁氏菌的常见途径为进食新鲜未经消*羊奶牛奶。对于非疫区不明原因发热患儿,应注意追问是否有未经消*羊奶牛奶的进食史,可帮助及时诊断儿童布鲁氏菌感染,减少患病儿童的痛苦及经济损失。家庭中若有已知儿童或成年人感染布鲁氏菌,对其家庭成员尤其是其余儿童进行筛查,有助早期识别出布鲁氏菌病血清阳性的未被识别的家庭成员,并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7]。
福州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并非牧区,除少数畜牧业从业人员外,其余人群对布鲁氏菌病罕有了解,且该地区有给儿童进食新鲜未经消*羊奶牛奶以提高免疫力的习惯。该案例中家庭成人对进食新鲜未消*羊奶的危害就缺乏了解。一项荟萃分析认为,对污染的奶制品与布鲁氏菌病密切相关性的忽视,导致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布鲁氏菌病发病率仍在继续上升[8]。有报道由于不同人群对布鲁氏菌病的不同认知,导致明显不同的发病率,认知高的人群,其布鲁氏菌病的发病率较低[9]。故在我国的非疫区,应加强家长宣教,减少儿童进食未经消*的奶制品,切断传播途径,助力于非疫区对布鲁氏菌病的防控[10]。
非疫区儿童布鲁氏菌病临床特征以发热、多汗、乏力常见,进食未经消*的奶制品是其常见传染途径。在非疫区,加强宣传未经消*的奶制品容易导致布鲁氏菌病,有助于非疫区的儿童布鲁氏菌病的防控。
参考文献(略)
猜您喜欢
健康体检人群肺结节例随访情况及分析
人份福州地区无偿献血者HIV筛查结果分析
鱼刺穿透胃壁致肝脏异物继发左肝脓肿1例
福州地区例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ESC运动心脏病学和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体育锻炼指南
世界心脏日
“叙事医学”栏目征稿启事
为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推动医学人文发展,《福建医药杂志》自年开始,新设置“叙事医学”栏目。对该栏目优质来稿,本刊将优先发表,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