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杆菌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职卫7生物性有害因素Word版 [复制链接]

1#

●概述

●生产原料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对职业人群健康有害的致病微生物、寄生虫、昆虫和其他动植物及其所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统称为生物性有害因素

●医务人员的工作有关疾病的统计资料发现,因生物因素所致疾病占33.5%

●炭疽

●概述

●定义:炭疽是由炭疽芽孢杆菌引起的一种人与动物共患传染病,是乙类传染病。其中肺炭疽是按照甲类管理

●传染源:主要是病人、病畜及其尸体和携带炭疽芽孢杆菌的食草动物(多见于牧区)

●流病:人群普遍易感,在人间炭疽病例中,皮肤炭疽最为常见,多为散发病例。肺炭疽和肠炭疽病死率高。

●传播途径:可经皮肤、呼吸道、消化道进入人体。皮肤炭疽最容易发生的区域是手臂、面部等。职业性炭疽是直接接触感染多见

●主要通过接触炭疽病畜皮毛和食肉而感染,也可通过吸入含有炭疽芽胞的粉尘、飞沫等气溶胶而感染

●病因及发病机制

●炭疽芽孢杆菌:G+,竹节状的粗大杆菌,有荚膜无鞭毛,以繁殖体和芽孢体存在于自然界

●荚膜:在人或动物体内或含有血清的培养基上可形成,由D-谷氨酸多肽组成,与细菌的*力有关

●芽孢:人工培养基或外界环境中易形成芽孢,由内向外由6层结构将其包裹成球形体,对外界具有极强的抵抗力

●抗原:含有荚膜抗原、菌体抗原、保护性抗原、芽孢抗原等多种抗原。其中保护性抗原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注射至动物体内可产生免疫力

●主要致病物质:荚膜(抵抗吞噬细胞)和外*素(强*性,可损害微血管内皮细胞→DIC、感染性休克

●临床表现

●皮肤型(最常见,约占炭疽病例95%。显著特点是病灶坚实、无明显疼痛、不化脓)

●肺型(吸入炭疽芽孢杆菌芽孢所致,多为原发性,也可继发于皮肤炭疽)

●肠型(可分为急性胃肠炎型、急腹症型)

●脑膜炎型(大多继发于伴有败血症的各型炭疽。脑脊液常呈血性,涂片易找到竹节状大杆菌)

●败血型(多继发于肺型、肠型,皮肤型较少并发败血症)

●诊断

●确定炭疽有赖于从病灶分泌物、痰液、脑脊液、呕吐物或粪便等标本中细菌分离培养出炭疽芽孢杆菌或血清抗炭疽特异抗体滴度出现4倍或4倍以上升高

●防治原则

●隔离治疗,控制传染源(治疗原则是早期应用抗生素,同时采取抗休克、抗DIC为主。首选青霉素。皮肤型可以口服给药,其他静脉点滴)

●确定感染来源,切断传播途径(在动物组织标本中,镜检发现炭疽芽孢杆菌或在各种来源的标本中分离培养获得杆菌,可以确定为感染的来源)

●保护易感者(高危人群接种无*活菌苗;牲畜实施免疫接种等)

●布鲁氏菌病(乙类)

●病因及发病机制

●布鲁氏杆菌,G-短小杆菌,无鞭毛,不形成芽孢,可分为6个种19个生物型,光滑型菌株有荚膜

●荚膜可产生透明质酸酶和过氧化氢酶→侵袭力强,能通过完整皮肤和黏膜进入宿主

●可产生内*素,是重要致病物质。内*素可*害吞噬细胞→胞内寄生菌→随血流迁移到其他器官再释放到血液→发热菌血症→波浪热

●流行病学

●全年均可发病,高峰期是春夏两季。病畜是主要的传染源,可能与病畜的繁殖、授乳和接触病畜有关。

●临床表现

●急性期、亚急性期

●慢性期(病程持续半年以上,症状多不明显,以疲乏、关节肌肉疼痛、低热、失眠等为主)

●诊断

●防治原则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严格消*被病畜及其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的场地、用具、圈舍等)

●保护易感人群及家畜(经两次检疫阴性反应的家畜,应连续3年以畜用菌苗进行免疫,每年免疫接种覆盖率不应低于90%)

●加强卫生宣传,提高自我预防保健意识(加强个人防护,避免皮肤接触病畜及其污染物等)

●森林脑炎/蜱传脑炎

●病因及发病机制

●森脑病*是一类小型嗜神经病*,单股RNA结构,耐低温。与乙脑病*相同,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

●全沟硬蜱带*率最高,是主要的媒介。蜱叮咬感染的野生动物,吸血后在蜱内进一步增殖,其中唾液、卵巢和卵中病*浓度最高

●流行病学

●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季节性,主要发生于春夏季节,疫区内野生啮齿类动物是主要传染源,本病主要经硬蜱吸血传播。

●临床表现

●一般可分为普通型(起病急)、轻型(较缓慢)、重型(起病急剧、突发高热)

●发病特点:

●防治原则

●治疗本病无特效疗法,主要对症和支持疗法。重度病人可采用核酸酶制剂(选择性破坏病*的核酸合成,有助于缩短病程)

●疫苗接种:可有效预防,但接种后1.5-2个月才能产生抗体。故进入林区前3月完成接种。有效保护一年。

小客栈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