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杆菌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春来茵陈当菜吃 [复制链接]

1#

文:侯桂珍

中医讲究:药食同源,中医又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气补。并不懂多少中医知识的我,对此,却有着自己深深的体会。

这还要从我母亲年轻时候的病谈起。

母亲四十岁左右——在我还不记事的时候,曾经因为即要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又要照顾我奶奶,还要照顾不大不小的我们兄妹四人,吃喝穿戴,全部要母亲一个人手工操作,没日没夜地忙碌,这样忙碌的结果是母亲很快累垮了,感到浑身无力,不能吃饭,而且脸色蜡*。

那时候,比我大九岁的哥哥正在上初中,由于父亲在城里上班,多劳多得,加上为了省几毛钱的火车票钱,极少回家。小小年纪就懂得疼爱母亲、在家像个小大人似的哥哥,作为长子,开始为母亲分担些什么。首先他想到了他有一个极要好的同学的父亲,医院当院长,医院小儿科或是妇产科的大夫。

哥哥对他的这个同学说:“我娘病了,能不能叫你爸爸,或者你妈妈都行,为我娘找一个好大夫看看?我长大了也忘不了你!”

哥哥的这个同学也毫不含糊,于是腰板一挺,似乎接受了什么特别而又十分光荣的使命一般,非常讲义气,很是干脆地道:“行,这——没问题!”

于是他回家后将这事告诉了他父母,为我母亲找到了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中医。我母亲原来是得了肝炎!邻居知道后一再叮嘱我母亲说:“可是要赶紧好好看看!这个肝炎可不是一般的病!孩子们都还小!你从小没娘,孩子没娘的滋味儿你该是知道!”

从小多灾多难,却重情重义、更是爱我们兄妹和整个家庭如生命的母亲,直吃了那位老中医开的七十三副中药,也幸亏治疗及时,母亲从此之后渐渐好了,并且再没有复发过。因为在这同时,老中医告诉我母亲了一个偏方,就是吃白蒿和大枣。

“白蒿”是俗语,入中药叫茵陈。这一味中药具有养肝护肝、预防肝炎和明目的作用,同时据说对于*疸也有预防作用。当地老百姓都知道一句俗话说:“二月里的茵陈,三月里的蒿,四月里就把柴来烧。”

在这里,依我个人的理解:“茵陈”和“蒿”除了时令变化的不同,内涵还是多多少少有那么一点点不同吧?老中医告诉我母亲说:此后每年一开春,只要见地里一开始长出茵陈来,就开始拔来吃。就是病好了也不要放下。至于别人不论有病没病,都不要断了吃。母亲牢记在心,并且再没断过!在她的带动下,家人、邻居、亲戚、朋友也在吃了……

这种白蒿吃的方法很多,大体有下列几种:

一是:泡水喝。不论是根还是叶——以根为主,和圆形大枣加在一起泡水当茶饮,有病的治病,没病的防病。

二是:叶子,不用动刀来切碎——其实,鲜的茵陈是很难用刀切碎的,因为它的质地是软绵绵的,只要洗净,加少许盐拌一拌,再裹上加了鸡蛋的面糊过油炸着吃,像炸椿芽一样。剩下的根不要扔掉,晒干存放起来,同第一条用根和大圆枣泡水喝,这样对于身体的保健效果往往会更好一些。肝脏不好的时候,建议油炸品还是少吃为好。

第三种吃法:叶子洗净,加玉米糁、豆糁、花生糁,掺在一起,可以馏成小豆腐,用来卷煎饼吃,即当菜,也当饭。可谓懒汉做法。也可以将叶子洗净后用开水稍稍烫一下,加玉米面和豆面,直接蒸成窝头来吃。一手拿一根春天的小嫩葱,一手拿着窝窝头,在幼时是难得的美味佳肴,在现今却是大鱼大肉之后的返璞归真……

从母亲四十岁左右得肝炎开始,到不久前八十九岁去世,每年春天都要吃白蒿,这一坚持,就是近五十年的时间。每一年都是从开始看到茵陈长出开始,直吃到清明过后。鲜的用不了的时候,晒起一些干的来,存放好,一年到头都缺不了。

尤其现在,有冰箱冰柜的方便得多,可以保存一些鲜的,随吃随有。个人的经验是:往冰箱里放的时候,只要择好,塑料袋封口,不需要洗,何时吃的时候,拿出,温水泡洗干净就好。但是仍是以春天吃为主。因为中医讲:春天万物生发,正是养肝的好时节……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治未病,就是以预防为主,永远是最经济实惠的。而且无论哪种吃法,白蒿的味道都是不苦不涩,尤其是泡水喝的时候,加上大枣的作用,反而有一种淡淡甜甜的的清香之气。

所以生活在今天社会环境中的人们,因为竞争激烈,各种压力——尤其是年轻人的压力巨大,却往往想不到保健这一块。有时却又不得法。

如果挤一刻空闲的时间给自己,放两颗肉厚色深的大红枣,加上淡绿色的茵陈,以及微*的人参般的根须,看淡淡的热气氤氲升腾,看红红绿绿又淡*颜色的交相辉映,在透明的杯中缓缓舒展,在带着馨香的味道里,定能给人的身体以休养生息,给心灵以放松。

愚伯的自留地

施比受更为有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