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蓝字“三江生活”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多名学生感染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一事持续引发社会
12月6日,兰州兽医研究所对外通报发现疑似布鲁氏杆菌感染,65人呈血清学阳性。7日,该所血清学阳性增至96人。12月8日,该所通报称已派工作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同有关部门协调诊断治疗,成立调查组做好原因调查。
继兰州之后,黑龙江也发现布鲁氏杆菌感染事件,当地官方通报确诊的13例感染者均曾在兰州兽医研究所短期实习过。
广西的“布病”危害严重吗?
近年来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牛羊肉已成为大家餐桌上的常客,布病的危害也逐渐显露。
根据疾控部门疫情网监测显示,广西各地“布病”散发病例逐年增多,不安全食用牛羊肉及其产品和从事有关宰杀贩运职业人群都有感染的风险。
广西年贺州市发生一起因食用未消*的羊奶引起的暴发疫情,引起多人感染,不但损害了群众的身体健康还造成大量财产损失。
自治区卫生健康委每月发布的广西法定传染病疫情信息显示,年1-10月,广西每月均有散发的布病病例报告。
疾控部门提醒,经破损的皮肤黏膜感染是布鲁氏菌最主要的传播方式。高危人群包括牧民和从事饲养、屠宰、加工、贩运、销售羊及其制品的人。
因“追求口感鲜嫩”而吃未熟的羊肉,存在一定感染布鲁氏菌的风险。此外,“追求原生态”而饮用未经消*的生羊奶也可能“中招”!
“布病”究竟是什么病?
布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俗称“蔫巴病”“懒汉病”。
“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侵入机体后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羊、牛、猪都是“布病”的主要传染源。平均潜伏期为2周,短的只有3天,个别病例可达1年。
得了“布病”会有哪些表现?
1.发热:“布病”患者最常出现的症状是发烧,典型热型为波浪式起伏,故曾称“布病”为波状热。但少见此类病例,多为低热,间歇热等。
2.多汗:在晚上增多,出现盗汗,汗质较粘。
3.关节肌肉痛:在急性期这种痛常呈游走性,主要是在大关节。慢性期疼痛局限于大关节。
4.其他症状体征有乏力、精神不振、皮疹、肝脾淋巴结肿大、睾丸肿大、关节肿大、皮下结节出现等。
如何防治“布病”
预防“布病”要做到↓↓↓
布鲁氏菌对高温、高湿和光照的耐受性不强,摄氏度的干热条件下,7~9分钟即可将其杀灭。
要预防布病,要把水烧开了喝,把肉煮熟了吃,买合格的奶制品,皮肤有破损时戴手套处理肉及内脏。
来源:“广西头条NEWS”“柳州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