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杆菌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兰州兽研所布病感染人数暴雷,到底是谁的锅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白殿疯醫院 http://m.39.net/news/ylzx/bjzkhbzy/

“布病确认阳性人”,时隔近一年,兰州兽研所布病事件,再次闯入公众视线。

根据去年的调查统计,截至年12月25日,布病阳性检测结果统计人数仅为例,但是时隔9个月不到,感染人数却飙升了10倍不止。

而就在去年发布调查统计结果的次日,针对该事件的国家、省市联合调查组,对外发布了调查报告,称“此次事件是一次意外的偶发事件,是短时间内出现的一次暴露”。意外、偶发、短时间,言下之意,调查组认为发生大规模感染是不可能的。

但他们纵然言之凿凿、却仍被八个月后的感染数据结实地打了一记闷棍。

对此,人们也要问,近九个月的时间,从例到例,这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布病大规模感染,一直被隐瞒?

布鲁氏杆菌病通常被简称为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全身性传染病,人感染布氏杆菌后,会出现菌血症和*血症,累及各个器官,慢性期还会侵及脊柱和大关节。更为可怖的是,这种病菌可以在污染环境之后形成气溶胶漂浮在空气中,被人群呼吸进入呼吸道之后而致感染。

此前,根据调查组通报,兰州兽研所布病暴发,是由于兰州生物药厂布病疫苗病菌因为意外泄露所致。但是,因为病菌“短时间暴露”,所以感染人数并不多、范围并不广。因此,在公众的印象中,这是一次“很快被控制住”的病菌泄露事件。

但是,根据《财新》9月15日发布的报道,早在年2月底,在兰州就有近人感染,这不由让人怀疑,此前调查组披露的情形,是否真实,是否有谎报、瞒报的事实,是否存在“大事化小”的意图。

公众能看到兰州兽研所事件最后的消息,仅仅是兰州生物药厂发的道歉信。此间对于布病在兰州的传染防治情况,事件处理进程都一无所知。

布病在我国的传染病防治法中,与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性肝炎等病同列,均为乙类传染病,对于这样一种具有高危险性的传染病,按照相关防治条例进行及时的通报,对民众进行充分宣传,以求有效防治。而为何长达近8个月的时间,相关单位隐瞒不报,这需要一个解释。

说好的赔偿,为何迟迟不发?

兽研所事件发生后,兰州各方给予了充分重视,对于事件的应急处理,相关惩戒、处置,也在快速推进,事发单位兰州生物药厂应对态度也积极、诚恳。

兰州兽研所事件于年11月28日暴发后,兰州生药厂在12月7日关停了布鲁氏菌疫苗生产车间,并于年2月4日在公司网站上发布《致歉信》。同时,按照相关规定,对8名责任人做出严肃处理,并表示,将深刻吸取教训,积极配合省市做好善后处置和补偿赔偿工作。

然而,与这种积极、高效、诚恳的态度相应的却是“事与愿违”的事实。

根据,兰州官方的最新通报,将督查兰州生物药厂将于10月份分批次展开赔偿。由此可见,这期间,兰州生物药厂的赔偿毫无推进。如果说,在疫情防控初期,出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需要,相关工作未能及时展开,或许可以作为借口。但是,推迟至今,且在被媒体曝光之后才推进赔偿,难免被人怀疑在“消极怠工”。

除此之外,对于引发事件相关责任人的惩处,也引人争议。事件的起因,调查组已经给出解释,是因为实验室对病菌使用了过期消*剂进行消杀,致使消杀未尽,而留存泄露,进而引发了公共事件。

说意外也好,偶尔也罢,无论如何,事件的责任方在于兰州生物药厂。事到如今,布病传播已经导致多人感染,这样一种对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危害的行为,仅仅由当事单位对“8名相关责任人受到了处罚”,怕是难以担负得起的。

据刑法第三百三十一条的相关规定,从事实验、保藏、携带、传染运输传染病种的人员,违反国务院卫生行*部门的有关规定,造成传染病菌种、*种扩散,后果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因此,对于引发该事件的相关责任人,是否要承担法律责任,有必要做进一步探讨。

布病流行,谁来担责

兰州布病感染人数十数倍增长,这其中防治上的疏漏可能涉及多个环节。从传染源的控制,到传染途径的管控,从与感染者接触者的流调调查到受感染者的、隔离治疗,从及时通报感染人数到做好宣传防护工作等,这些环节的工作都需要环环相扣,如此才能系统地做好传染病防控。

在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应对乙类传染病的防控,各相关单位该如何展开防治工作有明确系统的部署。兰州布病流行,无论是出于整体防控意识的缺失、防控工作部署的失利,抑或出于某些防控环节的疏漏。应对当下造成的流行局面,都应该引以为戒,严肃追责。

除此之外,不得不考虑的一个实际情形是,布病的流行防治与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在时间线上有重叠。当此之际,有重疫情防控而轻布病管控的可能性。不过,我要说的是,在此特殊情形下,反而更应该重视对布病流行的重视与防控才对,而不应在抗疫的同时,放任布病流行。

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已经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给了我们足够深刻的教训,让我们对于传染病的防治要做到防微杜渐乃至防患于未然。如今看到兰州布病的流行,就不免让人心有余悸。

当下,找清是谁的锅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赶紧“亡羊补牢”。

点击下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