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病例介绍与诊断情况
?病例背景
孩子玩耍时摔跤并不罕见,但若膝盖持续肿痛、反复发烧,甚至皮肤出现青紫瘀斑,那可能就不只是贪玩那么简单了。近日,深圳一名岁男童因持续腿疼和发烧被诊断为布鲁氏菌病,与接触未煮沸羊奶有关。家长起初未察觉异常,以为只是孩子腿上轻微的磕碰。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持续喊腿疼,持续长达一年之久。最终,医院检查,结果令人震惊——强强被诊断为患上了布鲁氏菌病(布病)。
?诊断过程与治疗
医生在询问中得知,强强曾与牛羊类动物有过接触。家长回忆道,去年暑假带孩子回老家时,他们购买了村里现挤的“新鲜羊奶”,未经充分煮沸就给孩子饮用了。医生提醒,布鲁氏菌在生乳中的存活率极高,只有经过充分煮沸才能被彻底杀死。而儿童感染布鲁氏菌病后,可能面临终身关节损伤的风险。经过五天的精心治疗,经过5天治疗,病情好转。
02布鲁氏菌病的基本介绍
?症状与成因
患者感染布鲁氏菌后,会表现出多种典型症状,包括反复发热、多汗、关节和肌肉疼痛等,同时还会感到疲软和乏力,因此该病又被俗称为“蔫巴病”或“懒汉病”。此外,布鲁氏菌病还能引发一系列其他疾病,如关节炎、淋巴结炎、肺炎、脑膜脑炎、心内膜炎等,甚至可能影响生殖泌尿系统,导致睾丸炎等并发症的出现。布鲁氏菌病的病原体潜藏于细胞内,导致难以治愈和反复发作。
?传播途径与感染源
布鲁氏菌的传播途径多样,既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被感染的动物或其制品来实现,也可以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进行传播。其中,布鲁氏菌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或制品传播,常见感染途径包括皮肤、消化道和呼吸道。具体途径如下:
直接接触感染:通过皮肤或黏膜与病畜的直接接触,或接触到被病畜污染的环境和物品,从而感染布鲁氏菌。
消化道感染途径,例如食用无生产许可的奶或奶制品、生肉,或在肉类加工过程中未确保完全熟透,以及加工工具未做到生熟分开等。
呼吸道感染风险,吸入被布鲁氏菌污染的飞沫或尘埃也可能导致感染。这种情况常发生在皮毛加工、饲养放牧,或打扫畜圈卫生等活动中。
?高危人群与预防措施
两类人群特别容易受到布鲁氏菌病的威胁:一是追求“鲜”食的吃货们,他们可能喜爱喝生奶、吃生肉或半生肉;另一类是职业暴露者,如牛羊养殖户、屠宰售卖者以及兽医等。食用生乳及肉类加工者等高危人群需特别注意卫生和防护。
03治疗与预防建议
?治疗建议
尽管布鲁氏菌病的症状可能多样且具有隐蔽性,但只要及时就医以减少并发症风险,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且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预防措施
为防范布鲁氏菌的“入侵”,以下五条建议值得牢记:
避免饮用生奶,特别是散装和无卫生许可的牛奶;
不要食用来源不明或未经检疫的肉类,务必避免进食生肉和半熟肉;
在烹饪肉类时,需注意将烹饪工具进行生熟分开处理;
对于从事牲畜饲养、皮毛及乳肉加工、兽医等职业的人群,在接触牲畜时需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同时保持勤洗手、环境卫生,并定期进行体检;
普通人应养成接触动物后洗手的习惯,并避免使用来自疫区的动物粪便进行施肥。
这样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保障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