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深入剖析死亡原因
?发育不足与遗传因素
羔羊的死亡可能源于多种因素,包括疾病感染、营养不良、环境恶劣等。接下来,我们将逐一探讨这些可能的原因,并介绍相应的预防措施。
羔羊的先天发育不足和抵抗力薄弱是导致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若怀孕母羊在饲养过程中管理不当,导致其饲料中缺乏蛋白质、维生素、钙磷等关键营养,羔羊的发育便会受到影响,出生时体质较弱,甚至无法站立,多数在1至3天内因无法存活而死亡。孕羊若患有衣原体病、布鲁氏杆菌病或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羔羊的发育同样会受到严重影响,早产或体弱的羔羊往往难以存活。
近亲繁殖导致的遗传问题也需引起重视。由于长期自繁自养,近亲繁殖现象严重,导致羔羊出现多种遗传性疾病,如基因缺陷病、代谢病和免疫缺陷病等。这些病症在羔羊出生后迅速显现,常伴有精神沉郁,且多数在1至3日内因无法救治而死亡。剖检结果显示,其内脏通常无明显肉眼可见变化,但有时可见肺间质水肿、脑软膜充血、脑水肿及脑液增多等症状。此外,还有部分羔羊在出生时看似健康,但在哺乳后逐渐显现虚弱,最终不幸死亡。剖检发现,这些羔羊的眼结膜苍白,血液稀薄,这可能是一种由Ⅱ型变态反应引发的病症。
?管理与护理不当
在产羔过程中,缺乏护理和环境适应问题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如果缺乏护理,可能导致羔羊因难产而死亡。产后,如果外界环境恶劣,如寒冷或大风天气侵袭,羔羊可能无法适应体内外环境的巨大变化,从而易发生死亡。此外,母羊无奶或患上乳腺炎也导致一些羔羊无法获得足够的营养,若不及时进行人工喂奶,羔羊可能会因饥饿而死亡。
与此同时,极少数情况下,羔羊可能因围栏倒塌或被其他羊顶撞、踩踏或挤压而造成外伤致死,这种情况约占死亡总数的5%。圈舍环境同样重要,潮湿、寒冷,有贼风侵袭,同时产羔舍缺乏垫草,卫生条件不佳和通风不良,这些都可能导致羔羊患病并最终死亡。此外,当羔羊经历运输或环境改变,由于挤压和应激反应,体质较弱的羔羊可能更易死亡,且死亡率相对较高。
?疾病影响
各种疾病也是导致羔羊死亡的重要原因。其中,肺炎是导致羔羊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根据该场的剖检记录,肺炎在死亡羔羊中占据了18%~68%的比例,平均达到2.6%。这些病例主要由于多种病原菌引起,包括巴氏杆菌、链球菌、化脓放线菌、葡萄球菌、衣原体、支原体以及病毒等。
胃肠炎也是导致病死羊的重要原因之一,占3.2%~16.2%,平均为9.7%。此外,消化系统其他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心脑疾病以及其它病因导致的病死羔占比也相对较高,临床方面有羊口疮、羊虱、球虫病、全身脓肿、脂肪变性、贫血和营养不良等病例的记录。
02应对措施和降低死亡率
?强化饲养管理
要降低羔羊死亡率,提供充足营养、科学管理和良好环境是关键。孕羊需科学合理饲喂全价饲料,以确保胎儿健康发育。同时,围产期需专人负责护理,做好接羔、人工喂乳、脐带消毒及弱羔的特别照料,以预防因窒息、受冻或饥饿而死亡。
产房与羔羊舍必须保持干燥、卫生,并做好保暖和挡风措施,确保设施安全无虞。尽量保持羔羊饲养场地的稳定,避免因环境变化导致的应激反应,以减少死亡的发生。
?科学选配与结构优化
合理的种羊选配可减少遗传病,提高种群健康。通过更新父系血缘,可以减少近亲繁殖带来的遗传病和免疫病风险。
?疫病防控
通过免疫、驱虫和环境管理等措施,有效防控疾病,降低死亡率。繁殖公母羊必须保持健康无病状态,加强免疫接种、驱虫和净化工作,以预防因传染病、寄生虫病及慢性消耗性疾病导致的弱羔问题。确保羔羊能够充分摄取初乳,初乳中的各类抗体能够增强羔羊的抵抗力,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羊舍环境应保持卫生、干燥、温暖且通风良好,定期更换垫草,以防止因受寒感冒引发肺炎或因污物导致的胃肠炎。一旦发病,应立即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羔羊舍应定期进行消毒处理,羔羊应按时接种疫苗,并适时开展驱虫工作。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力求最大程度地降低病羔的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