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杆菌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警惕布病威胁,一年四季需防范 [复制链接]

1#

近年来,随着牛、羊等畜类养殖规模的扩大及其产品的流通频繁,布病等人畜共患病呈现出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公众的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为此,专家邹小康提醒广大市民,布病虽然可防可治,但一旦出现发热、多汗、乏力、关节痛等疑似症状,应立医院医院进行布病检测。确诊后,务必遵循医嘱,规范治疗,确保足疗程服药并按时复查,以防止病情慢性化。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更多关于布病的健康知识。接下来,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布病这一疾病。布病,全称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侵入人体后引发的传染性疾病。它主要通过牲畜及其制品进行传播,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构成威胁。在感染后,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多汗、乏力、关节痛等疑似症状,这些症状可能持续数周甚至数月。因此,对于疑似布病的患者,医院进行检测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侵入人体引发的传染性疾病。它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俗称“懒汉病”。人类普遍易感,且人与人之间不会相互传染。感染布病后,患者可能出现多种症状,其中典型的包括持续反复发热、疲乏无力、大量出汗,以及关节肿痛等。此外,还可能出现肝、脾、淋巴结、睾丸肿大等临床表现。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够彻底,布病可能转为慢性,使患者长期受到病痛困扰。在风寒、劳累过度或抵抗力下降时,症状可能再次出现,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劳动能力丧失。

得布病的原因是什么?

布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涉及患病及带菌的动物,其中受感染的妊娠母畜最具危险性。当母羊感染布病时,她们可能出现空怀、死胎,以及难产和流产,而在这些过程中,她们会排出大量的布鲁氏菌,包括胎儿、胎盘和胎衣。

如果农牧民在处理这些病羊时没有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布鲁氏菌就可能通过皮肤或呼吸道黏膜进入他们的身体。同时,如果病畜的流产物和分泌物没有被妥善处理,而是随意丢弃,这将极易污染饲养环境、草料以及水源。此外,食用被布鲁氏菌污染的生鲜乳,或是未充分煮熟的肉和内脏,也是感染该病的方式之一。

如何预防布病

在了解布病的传播途径后,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预防该病。首先,对于农牧民来说,处理患病或带菌动物时必须佩戴手套和口罩等防护用品,确保个人安全。同时,病畜的流产物和分泌物必须进行妥善处理,不可随意丢弃,以防止污染饲养环境。此外,食用生鲜乳或肉类时,务必确保充分煮熟,以降低感染风险。通过这些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减少布病的传播。强化个人防护措施:在接羔、处理流产胎儿时,务必佩戴外科口罩、长腰手套,并穿上防护衣和胶靴。严禁徒手接触胎盘、皮毛等,接触完毕后要彻底洗手,并对受污染的区域使用生石灰或消毒剂进行彻底消毒。妥善处理流产物:羊的流产物、胎盘等分泌物应远离水源地,在高处深埋或焚烧,严禁随地丢弃或投喂给犬只。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人畜混居,无论是成年牲畜还是幼畜,都不应饲养在室内。确保奶和肉的安全食用:奶需煮沸三次方可饮用,肉类必须完全熟透才能食用。加强家畜管理并实施免疫接种:对饲养的牛、羊等牲畜及时进行布病疫苗的免疫接种,这是预防畜间布病传播的最有效措施。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