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随着春日新芽的萌发,各种细菌病毒也开始了它们的复苏与壮大。在这个季节里,洛南疾控将与您一同欣赏绚烂的繁花、迷人的美景,同时,我们也要警惕人间布病的威胁。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这种春季常见的疾病吧。接下来,让我们继续探索今日的主题——人间布病。这种疾病的全称是人间布鲁氏菌病,它是一种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在春日的阳光下,我们欣赏着花朵绽放的美丽,同时也需要防范这种疾病的威胁。接下来,我们将深入了解人间布病的传播途径、症状表现以及预防措施。
布病简介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亦被称为懒汉病,是由布鲁氏菌所引发的传染性疾病。其临床特征包括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疼痛以及肝脾肿大。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已将其列为乙类传染病。
布病的传播特点
据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王功民、池丽娟教授的专题分析研究显示,我国布病流行呈现出六大特点:一是发病率持续上升,疫情严重;二是牛羊饲养量增多,疫情风险加大;三是病畜数量激增,扑杀工作困难;四是疫情蔓延范围扩大,从牧区逐渐扩散至农区;五是人间病例增多,人畜疫情相互关联;六是疫情分布不均,部分地区感染率较高。
布病的传染源
布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患病的家畜和啮齿类动物,如羊、牛、猪等。人类普遍易感,但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并不常见。
布病简介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亦被称为懒汉病,是由布鲁氏菌所引发的传染性疾病。其临床特征包括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疼痛以及肝脾肿大。这一疾病在我国被列为乙类传染病,显示出其严重的公共卫生意义。
布病的传播特点
布病在我国呈现出六大流行特点:发病率持续上升,疫情严重;牛羊饲养量增多,疫情风险加大;病畜数量激增,扑杀工作困难;疫情蔓延范围扩大,从牧区逐渐扩散至农区;人间病例增多,人畜疫情相互关联;以及疫情分布不均,部分地区感染率较高。
布病的传染源
布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患病的家畜和啮齿类动物,如羊、牛、猪等。人类普遍易感,但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并不常见。
布病的传播途径
布病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传播:一是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二是通过消化道食用被布鲁氏菌污染的食品、水或饮用生奶;三是通过呼吸道吸入携带布鲁氏菌的飞沫、尘埃。其中,接羔被认为是最危险的感染方式。
布病的易感人群
布病感染者有明显职业性,与病畜、染菌畜产品接触多者发病率高。常见的职业人群包括牧民、兽医和检疫员、屠宰加工人员及皮毛工人等。随着消费模式、生活方式的改变,普通人群的感染风险也有所增加。
布病的临床表现
布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多汗、肌肉和关节疼痛、乏力和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等。这些症状通常在急性期病例中更为明显。
布病的预防措施
为预防布病,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在加工肉类时生熟分开并做好消毒;购买市场上合格的奶及奶制品,避免饮生奶、生水;避免伤口触碰肉类;牲畜养殖人员做好个人防护;对牛、羊棚圈定期消毒;严禁徒手直接接触病畜流产物和死胎,对病畜及染病动物脏器进行无害化处理。
布病的治疗方法
若不幸患上布病,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嘱进行治疗。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对症治疗,以缓解症状并促进康复。同时,患者也需要注意休息和营养支持,以提高治疗效果。布病是可防可治的,对于多数布病患者而言,若能及时接受恰当治疗,通常能够痊愈。若出现疑似症状,医院或疾控中心进行咨询与检测。为避免布病由急性阶段演变为慢性、反复发作,进而损害身体健康,患者应遵循“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以抗菌素治疗为主,并辅以“早期、联合、足量、足疗程”的用药方案。同时,患者需注意休息,并加强营养支持,以提升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