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杆菌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羊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全解析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个医生治疗白癜风好 https://baike.baidu.com/item/刘云涛/21900249

羊布鲁氏菌病,这一高危害性的繁殖障碍性疾病,是规模化养羊过程中必须高度警惕的重大疫病。它不仅会对羊群造成严重影响,还会对养殖者的经济效益构成重大威胁。

一、发病症状

在羊布鲁氏菌病发病初期,病羊会表现出稽留热的症状,同时出现游走性关节炎,伴随红热肿痛。此外,全身淋巴结也会肿大。对于母羊而言,该病会导致繁殖障碍性综合征的出现,而公羊则可能发生睾丸炎、附睾炎及生殖(泌尿)系统感染。

在病理剖解方面,病羊的主要内脏如肝、肾、脾、肺等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和出血。关节肿胀和关节囊腔积液也是常见症状。同时,全身淋巴结会出现炎性水肿,切面外翻且多汁。此外,胃和肠也广泛性或散在出血及炎性反应。气管、支气管和肺则轻度至中度卡他性炎症。对于公羊而言,可能会发生化脓性、坏死性睾丸炎和附睾炎,导致睾丸明显肿大或萎缩,从而失去配种能力。

在母羊方面,妊娠后期可能会出现胎衣滞留、呈胶样浸润的情况,部分表面还会覆有纤维蛋白和脓性渗出物。此外,流产的胎儿普遍会表现出败血症病变,浆膜与黏膜瘀血及出血,皮下和肌肉间发生浆液性浸润。同时,脾脏和淋巴结也会肿大,肝脏则会出现坏死灶。该病对种羊及新生羔羊的危害尤为严重。

二、流行特点

羊布鲁氏菌病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春季和夏季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呈现出地方性流行的特点。由于该病原的自然宿主范围广泛,因此,多种携带病原的动物都可能成为该病的传染源。病畜的排泄物和分泌物中含有的大量病原体,在排放到环境中后,也可能成为潜在的传染源。该病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既可以通过采食或呼吸侵入动物机体进行传播,也可以通过受损的表皮或黏膜进行传染,甚至可以通过携带病原体的吸血昆虫经血液循环进行传播。易感群体广泛,包括人类以及多种动物,因此该病存在在人与羊、其他动物(包括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之间发生交叉感染的风险。在母畜方面,妊娠中后期的发病率较高,通常以流产和产死弱胎为主要结局。

三、综合防控策略

针对羊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点,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防治措施来有效应对。这些措施不仅包括对病畜的及时治疗和隔离,还包括对健康畜群的监测与预防,以及对环境的消毒和清洁。通过这些综合性的防控策略,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羊布鲁氏菌病的传播,保障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安全。

预防措施。坚持“以防为主”的策略来应对羊布鲁氏菌病:()严禁从疫区或有过病史的区域引进种羊和育成羊,同时强化产地的检疫以及公路运输的检疫,采取防疫与检疫并重的措施,严防病羊进入养殖区域。(2)在威胁区和风险区,应进行相关疫苗的免疫接种。推荐使用布氏杆菌羊型2号菌苗,每年初春为羊群注射(每只羊注射0.5毫升),并定期检测抗体综合效价,确保70%以上的羊只抗体合格,作为安全警戒线。(3)加强饲养管理,为羊群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包括清洁、干燥、无菌的居住条件,以及科学合理的饲喂管理,确保饲草料营养丰富且全面,饮水清洁充足,以提高羊群的整体抗病能力。(4)重视种羊的配前检查,及时发现并淘汰阳性个体,避免带菌羊之间的交配繁育,从而切断垂直传播的途径。(5)定期对羊场、运动场等关键区域进行清扫、保洁和消毒,推荐使用0%~20%的石灰乳、2%的烧碱溶液或5%的来苏尔等消毒剂,并交叉使用以提高灭源效果。春、夏季建议每隔3~5天消毒一次,秋、冬季则每周至少消毒一次。(6)尽可能采取“自繁自养”的方式,降低外购羊可能带来的传播风险。如果必须从外部引进种羊,引种后应隔离观察30天以上,并通过专业实验室进行布鲁氏杆菌病的细菌学检查(或血清学检查),确认健康无风险后方可混入羊群饲养。治疗。对于检测呈阳性的个体,应遵循相关规定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若某些发病羊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则推荐采用以下处方进行治疗:将“氟苯尼考注射液”(用药量为0.~0.2毫升/公斤羊体重)、“复方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用药量为0.毫升/公斤羊体重)与“黄芪多糖注射液”(用药量为0.2毫升/公斤羊体重)混合后,进行肌内注射,每日一次,连续注射3~5日。在治疗初期,若病羊绝食时间较长(超过24小时),建议另外一侧颈部肌内注射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5~5毫升,以帮助病羊迅速恢复反刍和食欲。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